赫什再爆l料:拜登出于恐惧曾推迟炸毁“北溪”管道计划,西方媒体对“北溪”事件集体沉默
▲ “北溪”管道被炸点图示。
日前爆料美国总统下令炸毁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的美国记者西摩·赫什15日透露有关事件更多细节,同时他批评西方主流媒体集体沉默,在“北溪”被炸问题上选择性“失声”。俄罗斯方面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于本月22日召开特别会议对事件进行调查。
美国著名记者、普利策奖得主赫什近日在接受美媒和德媒采访时对日前自己爆料的“北溪”管道被炸事件披露了更多内情:赫什称,美国总统拜登出于紧张恐惧,将炸毁“北溪”的时间从当年的6月推迟到了9月。“去年6月,美军潜水员在北约‘波罗的海行动’演习接近尾声时放置的炸弹,但在最后一刻,白宫变得紧张起来,‘总统说,他不敢这样做’,改变主意后,拜登要求在以后远程引爆炸弹”。
赫什再次坚称,挪威参与了行动,他表示美国中情局曾向一艘挪威船只提供一个减压舱,以便潜水员能够在“北溪”管道上放置炸药。此前赫什在爆料文章里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挪威在此前行动中的作用:不仅是执行任务的理想地点,还帮助提供了行动掩护的绝佳时机:以6月“波罗的海行动”例行军演为契机,实施埋雷活动。
赫什斥责挪威否认参与事件为“愚蠢的谎言”,“去年9月26日,正是挪威海军的一架P8侦察机在接到美方命令后投下了声呐浮标,信号在水下传播,最终触发了之前被埋的炸药。”
赫什还披露美国之所以冒险炸毁“北溪”管道,其目的是牵制德国。“拜登认为他正在乌克兰打一场大仗,得确定得到德国和西欧的支持。冬天要来了,德国为了经济不至于崩溃,会要求和俄罗斯开闸输气,他们数十年来都倾向于与俄贸易。”赫什称,“在拜登看来,天然气削弱了(德国)对美的依赖,得将这一选择(‘北溪’管道)完全抹去”。
当地时间8日,赫什在“订阅堆栈”网站发表了一份题为《美国如何摧毁“北溪”天然气管道》的调查报告,直指美国政府策划炸毁了“北溪”三条管线。
赫什15日再次发文称,西方主要媒体并未对自己的调查文章进行广泛报道,“这种集体沉默是刻意的忽视”。赫什说,“在我1972年至1979年期间担任《纽约时报》调查记者时,《纽约时报》刊登了我所写的一切,即便不是全部,大部分也都刊发在了头版。《华盛顿邮报》作为我职业生涯里忠实的反对者,也在20多年前刊长文描述了我。现在他们中没有一家写过一句关于管道事件的话,甚至都没有引用白宫对我报道事件的否认。”
网友评论